孟修從學校畢業十一年,輔導室老師說已經連續三年邀請孟修回來對學弟們演講,
這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,有可能是我們孩子未來的樣貌。聽孟修講起心路歷程,
還有他一路的轉折與努力,我想讀書會的成員們應該和我一樣,真心的為他鼓掌。
孟修來自竹南,從小學到國中都是第一名,來到高中面對各方好手,他發現要再名列前茅非常困難,失去信心後校排名節節敗退,後來甚至有輕度的憂鬱症,因此當高三大家都在拚學測時,他卻加入游泳校隊,靠著體能的消耗平衡情緒的失調。他說是老天的眷顧和不太平庸的資質,讓他考上職能治療系。
孟修順利地進入醫院擔任職能治療師,那時一天要服務三十位病人,每個人只分配到二十到三十分鐘,他認為這是很表淺的治療。以前我們所認知的職能治療是針對特殊兒童,例如過動症或腦性麻痺等;但現在中風或失智等族群的年長者,也是服務的對象。孟修因為阿嬤的過世而決定離開醫院的穩定工作,開設職能治療所,從事老人的預防醫學,希望可以帶給長者更完備的服務。
職能治療師、體適能老師與小丑蛋黃志工,與人合作開發專供失智老人使用的遊戲包,孟修有著多元的活動與多重的角色。
在利己、利他與利群的核心信念中,開創了不一樣的人生。
高中社團惠他社的歷練、對自己阿嬤的關懷,還有孟修的個人特質 ── 善於表達、統合不同領域的人與靈活的想法,讓他成為現今當紅的斜槓青年。
你跟別人不一樣!孟修確實創造出他的『差異性』。他自認為不是每個專業都很厲害,但擅長橫向連結的他,走出一條自己的路。
對讀書會成員的演講後,孟修下午場的對象是學弟們,因此他準備了些『勵志』的投影片 ── 學弟們對大學、對未來的工作想像是什麼呢?
自由來自於自律,這道理人人都懂,唯有力行者才能獲得成果。
以終為始,思考未來的我,再回來設定現在的目標。
以日行一萬步為例,有三個實驗對照組。第一組直接發下計步器,第二組對受測者說明健行的好處,第三組成員請他們寫下什麼時候健行?到哪裡健行?和誰一起去?結果第一組達成率為 33%,第二組為 30%,第三組 78% 的成效最佳。
設定出目標的基本規範,比較容易達成。但對青少年而言,很酷做到會驕傲開心的事情更是重要。例如『減肥五公斤』看起來就沒有吸引力,若是改為參加半馬或是鐵人三項,在完成活動的同時,體重應該會同步下降。
接著從執行面提出很多建議,我想學弟們來聽演講應該獲益良多。
一張與阿嬤的合照作為演講的結束。
讀書會的同學說有些孩子與長輩不見得會有很多交集,但孟修不同,他對阿嬤、對父母家人有著很深的情感。還有他在惠他社的歷練,埋下日後為眾人服務的種子。我則從孟修的身上,看到年輕人的無畏、追求理想的勇氣,當然自律更是幫助他成功的不二法門。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s://hinlin.pixnet.net/blog/post/32651029-%e6%bc%94%e8%ac%9b-%7e-%e6%96%9c%e6%a7%93%e9%9d%92%e5%b
留言列表